近日一部电影在国内引发了一场舆论渲染大波,尤其是在微博端更是引来了无数网民的加入。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一片长微博——赵薇、戴立忍及电影《没有别的爱》遭网友普遍抵制。文章指出赵薇新片被抵制的原因:该电影主演戴立忍曾参与台独相关活动,而另一位主演水原希子曾为辱华照片点赞。随后文章一度被删除,但在广大网友力挺的浩大声势下,最终还是恢复了。显而易见,广大网友的立场很坚定、很一致,那就是向那些想挣自己的钱,又与国家政治立场相悖论的牟利者说不,向他们亮明身份和态度,才会有如此高涨的抵制声势。这是广大网友自发的,但也是大多数国民对这件事的真实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可谓是轰动全球且危及中国国家主权的政治事件,南海仲裁结果出炉。不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这都是绝对不可侵犯的。然而仲裁结果如大家所预判的一样,裁定中国九段线无历史依据,所有都对中国十分不利。新闻一经公布,在国内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微媒体上,几乎所有网民都十分团结,很多企业也公开表态,大家纷纷各种形式支持中国政治立场,支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伴随着网民高度一致的声势,随之而来的是声势浩大的抵制外国货宣言,很多人主动转发,在微信群、朋友圈更是炸开了锅,很多美国、韩国的品牌都被直接点名。显然这不是国人简单的宣泄情绪,而是从自我认知上升到了群体共识,形成了共同对外的自发政治立场,而美国、韩国、菲利宾的产品,因为他们的出产国对中国造成了主权的侵犯而自动成为了反面政治立场,那么这必然要被广大国民所抵触。
从这两件火热的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大众消费者是有清晰的国家立场、民族立场,在危难面前更是有清晰的政治立场,这是属于每个国家国民骨子里的爱国情怀。这也直观的流露出了大众对所有品牌相同的看法,那就是厌恶一边赚着自己口袋里的钱,一边又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品牌,这些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分国籍的。前者赵薇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即是在大陆成名,也是在大陆拍电影起家,更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忠实的粉丝不少。但本次电影事件中,在全网民发起抵制及谴责的同时,她的忠实粉丝并没有站出来帮她开脱。因为她所触犯的不是个人问题,也不是电影内容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民族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台独和辱华,这是国民不能接受的,更不能原谅的。挣着国内大众的钱,却找一些台独和辱华的人来演,触犯了大众的心理底线,所以事态被迅速扩散,以至于赵薇公开致歉也未能平息众怒。南海仲裁事件就更不用说,在这种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大是大非上,国民的国籍身份就是政治立场,这种面对敌人的决心延伸到了消费选择上,对购买认知有很大影响。因而对侵犯主权国家的品牌、产品的内心认知就等同于侵犯国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这是大众坚决反对的,也是共同抵制的反面政治立场。所以一个品牌应不应该有政治立场,更多的不是由品牌自身决定,而是由大众消费者决定。
什么是品牌的政治立场?从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个品牌的政治立场就是品牌的国家身份、民族属性,对相关政治事件做出的反应,以及在代言人、广告画面等各种细节可能实际到的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等综合表现。这种立场是地区大众基于主观理性判别对品牌的表现所达成的一致看法,直接关联品牌美誉度的大众情感。在平常,品牌的政治立场一般都不会有人在意,除非说某个品牌做出对敏感政治事件特殊的举动。而在相关特殊政治事件时刻,品牌的政治立场就会被广大消费者提上日程,如果与大众主流政治立场相左,那么该品牌必然将遭受的广泛的舆论谴责;如果与大众主流政治立场相同,那么就会大众广泛拥护。这就是品牌的政治立场,一种只在特殊时刻会体现的品牌潜在属性,且会影响短期或长期销售的潜在因素。表达得当,它对品牌有利,表达不当,它对品牌危害极大。
对于任何品牌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都已经深处这个时代的斗争漩涡之中;不管你愿不愿意表明政治立场,你的国籍、民族以及你所从事的相关宣传推广,包括形象代言人的使用,都会引导公众形成鲜明的政治立场认知;不管你是不是极力撇清与政治的干系,但谁都躲不开全球化过程中本国相关举措触及他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引起的政治风波。这是一个全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时代,也恰恰是每一个国家国民意识逐渐清晰的时代,大众可以没有清晰的政治立场,但品牌却截然不同,在相关特殊时刻,大众会根据品牌的综合表现为之打上鲜明的“政治立场印记“。特别是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发展、人民利益等大是大非的事件上,一个品牌的宣传就是“政治立场”的直观表现,结果有三种,要么与支持者站在一起,要么当一直寂寂无声的沉默着,要么成为了与反对者的一方。因此品牌经营者需要时刻警惕什么时候该跟那一方站在一起,才能让品牌的政治立场站对方向。
作者:邹凌远